品夏日书香,看经济大势:中国未来发展的双重面向——记2025上海书展《中国经济2025》好书分享会
2025年8月14日,正是一年一度上海书展的第二天,当天,著名经济学家王德培携新著《中国经济2025: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》与广大读者见面了。
《中国经济2025: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》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,该书在剖析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,分析世界经济的主要症结和时代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势能。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两个繁荣期之间的过渡期,推动上一轮繁荣的动能已显著衰退,中国唯有调整经济结构、顺应科技文明、切换发展动能,才能在经济结构性筑底中化危为机。
在分享会上,王德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,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态势给出自己的看法。王德培开门见山地指出,中国目前的发展态势可谓“经济‘疲软’,国运强盛”。这看似矛盾的一组描述要如何共存?王德培为我们娓娓道来。
王德培指出,近年来,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了调整期,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,中产阶层面临“下沉”危机,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。但王德培认为,中国经济近年来增速放缓,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大环境所致。目前,大约有近一半的发达经济体正进入如同当年日本“失去的三十年”那样的停滞期。因此,尽管纵向来看,中国近几年经济增速确实放缓,但是横向来看,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上依然领先。而中国的国运强盛则体现在很多方面。第一,就是中国的生产力在全球的占比不断提高。第二,就是中国与那些起步更早但受制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中国家不同,中国已经成功在部分产业领域跻身高端行列,产业高端化势头向好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打好基础,有利于中国经济早日回暖。第三,由于产业体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,让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上升。例如,近一段时间,美国对世界各国挥舞关税大棒,许多国家只能忍气吞声,而中国则有力地予以反制。面对中国的反制,美国先是撤回不合理的关税政策,如今又不得不收起傲慢的态度,以平等的姿态同中国谈判。这说明,强盛的国力,使中国有了对抗霸权的底气。
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火热话题,不久前参与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讲话的王德培,此次又重申了对人工智能的看法。王德培认为,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经济,主要的三大生产要素就是算法、算力、电力。算法方面,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的问世和迭代,大大缩小了中国在算法方面与领先国家的差距,甚至可以跻身第一梯队。算力方面,美国在相关硬件方面仍具有领先优势,并且美国正准备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巩固这一优势,中国若想赶超,还需更进一步的努力与投入。电力方面,中国具有较大优势。中国不仅发电量大,位居世界第一,并且中国未来还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,如各种对外合作项目,将中国的发电能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。从数字经济三要素来看,中美各自占据一定优势,最终的胜负仍有巨大悬念。
分享结束后,热情的读者踊跃提问。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方面,王德培坚定地认为,中国未来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。拉动内需方面,王德培指出,目前的补贴政策并非根本之道。应当看到,目前中国5.3%的GDP增长率背后,主要是头部企业发展良好,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,只有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生存环境,才能从根本上拉动内需。谈到最近火热的稳定币,王德培指出,目前美国政府推动稳定币,有一部分动机是为了缓解债务压力,但中国也不会对稳定币视而不见,中国政府目前正以谨慎的态度研究稳定币,而不会像美国那样急切地推动。
分享会结束后,意犹未尽的读者纷纷购买《中国经济2025: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》新书,并请王德培签名留念。在世界经济寻求复苏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,愿这些关心国家发展、经济大势的读者,都能从这本《中国经济2025:结构筑底与化危为机》中获得启迪与智慧。
声明: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负。